来源:来自网络 2009-10-16 09:15:27
导读:后勤是为前勤服务的,但根本的一点是应为孩子的发展需要服务。
从孩子发展需要出发改革幼儿园管理制度,参加“北京市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我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行为也在不断变化。思前想后,这一↙切都是源于课题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是与↘课程配套的内部支持系统。制度也要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一、改革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当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作息制度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比如早餐后,孩子们很自然地进入√到活动区开始游戏,并且玩得兴致勃勃。可是游★戏刚开始不久,教师就让孩子收玩具→,因为上课的时㊣ 间到了。孩子们不情愿地收▲起了玩具,人坐在↙课堂上,心却留在了活动区。我们就此现象进行了研讨:“早餐后,孩子们的需要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玩”、“是游戏”。那么,“上课是谁的¤需要?”“应该是★孩子们的需要……但没办法,我们也在执行计划,完成『任务啊。不然,园长您也得批评我们〖。”于是,大家的话题又转到“上课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一定是只在上课时间发生的吗”,“怎样的学习方式是适当的”,“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学习”等问题上来。我们对照课题方案中整体性指导◥原则来理解ζ 课程:“课程和幼儿生活是不々可分割的整体。”“课程不应〓是游离于幼儿生活之外的另一♀类事情㊣ ,而应与他们的生活是同一过程。”“课程是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我们◥经过分析认为,现有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人为地把时间分成了多个段∮位,造成教师工作紧↓张,幼儿♀也紧张,活动低效的现象。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自主性活动,除必要的生活活动,如进餐、午休等应遵循卫生保健制度外,其他<BR><P></P>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应由教师依据幼儿Ψ的兴趣及活动的需要而定。因此,我们调整了々作息制度(后附表),充分体□现课题方案中的可变性原则。经过再次实践,我们看到幼儿活动更加自主充分了,老师们的工作也轻∞松自如了许多。
二、改革教师工作职责和备课制度
根据“班级中的三位教师形成教育整体”的要求,我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目前班级中的上下午人员倒班制度、备课制度客观上造成了上下午教师之间的不沟ㄨ通,主配班之间▓的不沟通,不可避免地出现教◥育过程的割裂与低效,这与“保证幼☉儿活动是连续性的,教师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注与∮支持”相去甚远。我们经过反复尝试变成了这样的模式:原来每个班的两名保育员,一名做助教,一名做夜班工作。过去由「保育员承担的卫生工作,除涉及儿童养成教育的仍由助教负责外,其余◥则交给公共保洁员负责。这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保教※工作是高效的。工作职资改革后,助教们开始写工作╳计划和观察记录,这对原是保育员的她们来说有点难,但她们关注孩子的意识和工作的目的性加强了,观察水平和孩子互动的能力提高了。虽然指导和组织╲助教及保育员们进行学习加大了↓园长的工作量,但我▅们认为为了孩子的发展需要,这样做是值得▓的。紧随工作职责改革之后的是备课制度的调整。我园变教师上下午▲分头备课为两名教师与一名助教共同备课,共写一份工作计划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使施教群体关注儿童的需要成为一个整体,班上的三位老师能够及时沟╲通与讨论,加强保教结@ 合,形成教育和保育№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写计划的工作量,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①儿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三、改革后勤工作制度
后勤是为前勤服务的,但根本的一点是应为孩子的发展需要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改革了后勤工作。如,食堂⌒ 上班时间由原来的上连班变为现在分成上、下午两段上ω 班。目的是解决★蔬菜过早切,从而造成※营养损失,不利于幼儿健康的问题。另外,增加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变原来保育员去食堂<BR><P></P>取碗取饭,改为现在的食堂炊事员送碗送饭。虽然食堂人员工作麻烦了,繁琐了,但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是保证班上的助教和保育ζ员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指导孩子,照顾孩子,更好地做到保教▽合一。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尽管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工作行为。但有一点,我们坚信,只要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再辛苦也是快乐的。
附表:
原幼儿作息制度现幼儿作息制度:8:00~8:30早餐;8:30~9:00户外活动;8:30~10:00室内活动;9:00~9:30集体教学≡活动;10:00~11:00户外活动;9:30~10:20户外活动;11:00~11:30安静活动;10:20~11:00室内游戏;11:30~12:00午餐;11:00~11:30安静活动;11:30~12:00午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ζ 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々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